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

国际摄影网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86|回复: 7

清河社火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2-13 23:56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张一凡 于 2014-2-13 23:59 编辑

       在中国,汉族民族特色原本就不浓厚,随着工业化进程,源自农耕文明的那点传统文化也正在淡化,服饰、饮食、宗教、民俗,都不如少数民族那么个性鲜明,体现在节日上,藏族有晒佛节,苗族有祭尤节,维族回族有斋月节,蒙族有拉达慕大会,汉族有个春节,现在也不让大弄,可是民间几千年形成的民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,元宵闹红火,城里不让去,可以在乡下搞,再说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城里年轻人未必喜欢?
       今年元宵节前,当我拿起相机走进乡下,我才发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,正月十三,稷山清河元宵社火,老百姓对闹红火的热情令人感动,没有经费,自家准备行头装扮,有开着三轮车的,有驾着马车来的,十里八村各家各户,踩着泥泞的冰雪,没有奖金,没有奖杯,受什么动力驱使?
       乡下的元宵热闹原汁原味,过去是由生产队组织,现在都是各家各户自发参与,有一家四口,夫妻俩开个蹦蹦车,架上高台,两个孩子伴上戏装,坐在高台上,一架蹦蹦车就是一台节目,虽说简陋点,也自得其乐。
       清河的社火表演除了常见的舞龙灯、跑走马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蹦故事、敲锣鼓,还有比较少见的走兽高跷、彩车锣鼓,清河是稷山县,可有不少新绛杨王的社火节目也翻沟越岭前来凑兴,有一架保钓高台彩车就是杨王的,自家的农用三轮,四面用版面围起来,凌空一架高台喷气式飞机,驾驶舱里坐着他的儿子,机翼下挂载两枚导弹,孩子手里还端着一挺冲锋枪,真是长短结合,高低搭配,看似土里吧唧的农民,平日与黄土为伴,就这一架高台车就令人刮目相看,不但知道国际热点,懂政治,还富有爱国思想。
       高台是河东社火表演的一项很危险的节目,其构思巧妙,造型各异,通过服装、道具等手段把人架在空中,体现一种立体造型,其特点就是一个“悬”,这也体现了老百姓的智慧思维。高台把人架在空中,最高离地面十多米,这就需要稳定和平衡,扎高台一方面地盘要重,另一方面高台上的人要轻,所以高台最顶端都是小孩,扎高台的小孩是很辛苦的,一旦上了高台,用绳索绑紧,防止掉下来,半天时间不能下来,一个姿势招摇过市,不能吃喝,不能拉撒,所以上高台之前孩子只能饱食鸡蛋,不能喝水,也不能吃滑肠食物,坐高台的孩子憋尿是常事。清河的社火有一架高台出现了感人场面,在表演的间隙,年轻的母亲在为高台上两三岁大的孩子喂食物擦鼻涕,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口香糖瓶子,和妈妈交流对话,母爱溢于言表,高台顶端还有一个同龄孩子,由于离地太高够不着,没法关照,孩子的妈妈干脆不在身边,孩子脑袋耷拉着睡着了,看上挺可怜的,一架高台两个娃娃,有妈没妈判若天壤。
       有三架彩车锣鼓,由马车改装,也是闻喜杨王的,除了在镇上表演,来去路上,边赶车边敲锣打鼓,兴致很高,我们一路尾随他们回家,在泥泞的雪地路上,马车夫是趴在车辕上赶车的,几十里路程,还要翻越一百多米深的杨王沟,不但辛苦而且危险,车夫看见我们拍照,还扭过头向我们微笑,他们沉浸在节日的兴奋当中,在这个全民讲究实惠的年代,闹红火注定是个赔本的辛苦差事,是什么促使他们乐此不疲呢!
       踩高跷是个技术活,需要一定训练才能上手,过去村里找选手,一要看身体协调平衡能力,而要看你的机灵劲,尤其丑角,在高跷队里来回穿梭,嬉闹逗趣,这是看点。蹦故事大都是十来岁的孩子,一般选两到三名男孩,四到名女孩,男孩都是花脸装扮,要调皮,女孩红袄绿裤,要文静,雄兔喜动,雌兔喜静,动静结合是一种哲学之美。
       现在城市里的好多公务人员,上至中央领导,下到一般干部,只要来自农村,都可能参与过火红表演,能选上的自有一份自豪,每每回忆起来都是那么温馨。
       元宵节闹热闹,俗称红火,雅称社火,都有一个火字,这个火不是那么简单,人类文明起源于火,这里的火有两层意思,一个是喜庆热火,一个是扶正驱邪,喜庆热火自不必细说,人多热闹开心是目的,驱邪在早些年农村还能见到,大凡十五社火,都是从正月初二开始准备的,到了正月十二三,就可以上装彩排,所有的节目三三两两为一组,就像中央心连心艺术团小分队一样,走街串巷,深入各家各户,有新划的宅基,有闹鬼的旧宅,去到人家院子里热闹一番,旺人气驱邪气保平安,俗称“踩院”,热闹分队后面都有管事的,找两个年轻人,抬着大箩筐,每踩一户,户主送元宵送麻花,送各类吃食,这算是踩院的报酬,这些仪式既是彩排也是宗教活动,同时为元宵这个大红火做铺垫,元宵节把所有的节目集中表演,达到高潮。
       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,一个家庭,一个人,除了柴米油盐生活所需,必定还有精神追求,富人也好穷人也罢,概莫能外,元宵社火就是老百姓一道精神大餐,这种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的街头民俗表演,最能宣泄贫民的情绪,慰籍干涸的心灵。
      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,没有自己民俗特色的民族是苍白的,好多城里人对元宵社火不削一顾,认为每年都是老一套,可是当你用心深入地走进他们,感受那一份投入的快感,让轻松愉悦在人山人海中相互感染,这时候谁还在意节目的雅与俗,在民族共同的节日聚会上,艺术不是追求目标,新潮和时髦也不是追求目标,这就如同原始先民围着篝火拿着棍棒载歌载舞一样,宣泄一份心情才是最开心的事情。
       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,元宵社火这个民俗活动,已经在民间延续了几千年,我希望它继续延续下去,中国人需要年节,这是一种情节,是一种经历风刀霜剑辛苦劳作一年的疲劳释放,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需要他。

进行曲

进行曲

山路

山路

角色

角色

保钓彩车

保钓彩车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2-14 00:00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............
5C9J8969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2-14 00:01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..........
5C9J8913.jpg
舞龙灯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2-14 00:02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...........
5C9J9160.jpg
蹦故事1.jpg
龙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2-14 00:03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............
母爱.jpg
古装彩车.jpg
宝和草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2-14 00:04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..........
赶红火.jpg
划旱船.jpg
家庭高台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2-14 00:06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............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2-14 00:07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..............
5C9J9145.jpg
锣鼓彩车.jpg
八戒背媳妇.jpg
踏雪赶红火.jp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国际摄影网 ( 京ICP备19028990号-1 )

GMT+8, 2025-7-5 21:08 , Processed in 0.249600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