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

国际摄影网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032|回复: 30

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--傩戏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2-2-6 16:48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张尚林 于 2012-2-7 12:23 编辑

拍摄于武安固义:
武安傩戏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,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。最初以面具戏为主,逐步发展为傩戏、赛戏、队戏等十余种形式,且分布较广,全市各乡村几乎都有。近年来,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演出的傩戏《捉黄鬼》,以其恢宏的气势,神秘的色彩,丰富的内容,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,改变了以往“长江以北无公认戏”的断言。据老者回忆,固义的傩艺表演可追溯到明代中叶,但它那古老的形式和内容,则可以推进到历史的更深处。早期社会,人们无法抭拒自然界的各种灾害,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,这就产生了鬼神的概念。于是人们把这种想象的鬼神也分为善恶,通过祭祀和表演,扬善惩恶,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主观愿望。傩中的“黄鬼”就是一种邪恶的象征。洪水泛滥时的滔滔浊浪,瘟疫、痨病使人面黄肌瘦,他们认为这都是“黄鬼”在作祟。固义乡民所说的“黄鬼”还指那些虐待父母的忤逆不孝者。这反映出明朝时期,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正统儒家学说的浸透,而使“黄鬼”的所指由自然灾害转向人本身的邪恶。傩戏以《捉黄鬼》为主,配合其演出的有队戏(包括脸戏即面具戏)、赛戏,以及花车、旱船、龙灯、狮子舞、武术、霸王鞭、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。届时直接参加演出的600多人,连同辅助人员,总数不下千人。整个演出期间还有迎神、祭祀虫蝻王和冰雨龙王、送神等仪式。《捉黄鬼》是一出沿街演出的哑剧,属对戏范畴。其角色有阎罗王、判官、大鬼、二鬼、跳鬼和被捉拿的对象黄鬼。黄鬼既是洪涝、虫害、疫病等灾异的人格形象,又是人间忤逆不孝、欺负弱小等邪恶势力的代表。通过对黄鬼的极刑处置和上述一系列仪式,表现了人民群众战胜自然灾异,确保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人畜平安,世道安宁的美好愿望,同时对人们进行尊老爱幼等伦理道德教文化。其中有段唱词:“元宵佳节喜新春,妆文扮武逐灾瘟。扬盾执戈行傩礼,五谷丰登贺太平。”道出了傩戏的演出目的。2006年,经国务院批准,傩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傩戏1.jpg
傩戏2.jpg
傩戏3.jpg
傩戏4.jpg
傩戏5.jpg
傩戏6.jpg

评分

参与人数 5威望 +36 收起 理由
裴新成 + 8 支持
张秋良 + 6 欣赏精彩,辛苦了!!
无眠 + 6 精彩纪实
邯郸田万银 + 10 你的帖子太精彩了
裴艳玲 + 6

查看全部评分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2-6 16:51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拍摄于武安固义
打黄鬼1.jpg
打黄鬼2.jpg
打黄鬼3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2-6 16:52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拍摄于武安固义
烧黄鬼1.jpg
烧黄鬼2.jpg

评分

参与人数 1威望 +8 收起 理由
刘绍德 + 8 你的帖子非常不错

查看全部评分

发表于 2012-2-6 17:28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欣赏张老师的精美拍摄 辛苦啦
发表于 2012-2-6 18:05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文并茂~~精彩纪实、精彩拍摄!欣赏、学习
发表于 2012-2-6 18:06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欣赏张老师的精美拍摄 辛苦啦 加分支持
发表于 2012-2-6 18:07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能加分啊~~看来今天的分又要瞎了~~
发表于 2012-2-6 20:52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欣赏 图文并茂!
发表于 2012-2-6 21:13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看来摄影人真的很辛苦呀,为张老师的拍摄喝彩
发表于 2012-2-6 21:16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精彩纪实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国际摄影网 ( 京ICP备19028990号-1 )

GMT+8, 2025-5-9 04:32 , Processed in 0.21840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