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

国际摄影网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楼主: 太阳之心

晋中石马寺国际摄影学会三晋联络站挂牌花絮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5-27 09:18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祝贺
发表于 2015-5-27 09:23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国际摄影学会又一个联络站挂牌成立,可喜可贺。
发表于 2015-5-27 10:37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5月24日至26日,省摄影家协会、国际摄影学会中国三晋联络站,市文联以及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各级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共计300余人在阳光灿烂、繁花似锦的时节,共同体验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,沐浴深厚璀璨的佛教文化,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,一起迎接一年一度的昔阳县石马寺古庙会。会议中对国际摄影学会中国三晋联络站摄影基地进行了揭牌仪式。
发表于 2015-5-27 10:53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昔阳县举办的“昔阳县石马寺古庙会”文化旅游活动期间,还同时举办浴佛节祈福大法会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、物资交流会、徒步穿越活动、晋中作家采风活动、印象石马寺摄影、碑拓、血经艺术展等活动。记者和摄影家们亲临太行深处的石马古寺,漫步于林木蓊郁的环境里,欣赏着精湛的石刻艺术和古朴的木构建筑,聆听着各种佳话传说,沉醉其中。

在活动现场,昔阳县旅游局副局长赵乃录的一席话,很快引起众多媒体记者注意:“石马寺石窟造像的时间,介于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之间;寺内有全球绝无仅有的悬蜗卧顶特色建构……”

石马寺石窟的规模如何?世界之最的悬蜗卧顶有着怎样的惊艳?

据悉,2013年,石马寺刚刚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,位于昔阳县城西南12公里的大山中,景区面积4.45平方公里。

史料记载,石马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永熙三年(公元534年),距今1481年。寺内的所有石刻造像,均分布于三块巨石的七个崖面上。这些石刻造像的时间,是在云冈石窟之后、龙门石窟之前。寺内现存石窟3个,佛龛178个,磨崖造像1500多尊。

石窟、石像雕刻之精美,内容之丰富,与“云冈”、“龙门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因此,石马寺石窟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“小家碧玉”。

禁不住内心的好奇,记者决定一探究竟。

走近石马寺,门前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和古老的石拱桥。石拱桥横跨潺潺的流水之上,将两山之间的景色融为一体。

走过拱桥,拾级而上,眼前便是石马寺。石马寺以石刻造像群而名,据历史资料记载,这些石刻始建于北魏时期,后续凿于北齐、隋、唐;此后的历代,也对石刻造像有修葺和补充。

在寺前,昔阳县旅游局局长张东锋结合史料向记者介绍,石马寺原名落鹰寺,北魏时,随着石刻完成而改名石佛寺。关于石马寺之名,还有一个传说:唐朝初年,李世民率领部队征战,途经石佛寺时陷入重围。凶险之际,李世民正叹“时运不济”时,忽然狂风大作、飞沙走石,围攻的敌人瞬间大乱。此时,风沙中一批神马从天而降,搭起李世民就走。李世民回到长安后,感念神马救命之恩,便将石佛寺改名石马寺。传说归传说,石马寺门前倒是真有石马。2004年,当地维修寺庙时,考虑到原来门前的一对石马已不成形,遂用与磨崖造像同样的石料,在山门前重新雕刻了一对与原物一模一样的石马。

据寺内碑刻结合乐平(昔阳古称乐平)县志等史料记载,北魏永熙三年,一批工匠途经昔阳此处歇息时,注意到了这里有类似于大同云冈一带的巨型石崖,便停留于此,开始雕刻造像。

昔阳县旅游局副局长赵乃录表示,结合史料记载,这些工匠也可能参加了远在大同和洛阳两地石窟的建造。而石马寺石窟,晚于云冈石窟,早于龙门石窟,是两处石刻的中间过渡。

这一点,从造像特点也可见一斑。云冈石窟中,大多佛像正襟危坐,粗犷、威严、雄健;龙门石窟的造像则相对休闲自由,神态举止趋向于活泼、清秀、温和。石马寺石窟,则结合了两地的威严和活泼,比如石窟内典型的自在观音像和力士像等。

一处处石窟造像间,除了从北魏到隋唐的佛像,寺庙内最具有价值的便是悬蜗卧顶的建筑构造了。来到大殿后面的石窟廊屋间,迎崖的一面,是满壁的石刻造像,另一面则是留了门窗般孔洞的土壁。土壁上,一幅幅明代的壁画精美绝伦,有怀抱琵琶的乐者,有细观表演的佛教人物。土壁与磨崖间的顶部,便是举世无双的悬蜗卧顶。

根据记载,悬蜗卧顶修造于明代,是为保护石窟、石佛像等不被风雨剥蚀而建。古代的匠人,在四五米高的石崖和土壁间,一层层用整齐、均匀的砖石等砌起来,最顶部高,两面逐渐耷拉下来。站在石窟回廊内,人们抬头细看,层层整齐的砖石,仿佛披着色彩的蜗牛壳。顺着回廊向内看去,仿佛就是一只巨型的蜗牛横在眼前,参观者则如在蜗牛壳里行走。史料记载,建于明代的这段拱券式廊屋,不仅保护了石刻、石窟和壁画,也给世人留下了据记载全球绝无仅有的悬蜗卧顶特色建构。

“盘谷嶙峋叠翠岑,苍苍古寺隐山阴。仙源路渺凭桥渡,石洞云深任客寻。高卧层楼空闲眼,暂尝清茗净尘心。就个识得禅栖意,那问沧桑变古今。”读着清乾隆年间进士张鹤云的《游石马寺》,回味着元、明历代文人以及傅山等对寺庙的评价,回头再看庄重严肃的佛像、休闲自在的观音、身着红黄蓝紫等不同色彩的侍者等,记者不禁感叹这个藏于深山待人识的石窟奇迹。
本文来自网络,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。
JFXT6356副本.jpg
发表于 2015-5-27 10:55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昔阳县政府的接待和大力支持!
JFXT6326副本.jpg
JFXT6330副本.jpg
JFXT6331副本.jpg
JFXT6332副本.jpg
JFXT6333副本.jpg
JFXT6334副本.jpg
JFXT6335副本.jpg
JFXT6344副本.jpg
JFXT6357副本.jpg
JFXT6358副本.jpg
JFXT6360副本.jpg
JFXT6363副本.jpg
JFXT6367副本.jpg
JFXT6371副本.jpg
JFXT6373副本.jpg
JFXT6375副本.jpg
JFXT6376副本.jpg
发表于 2015-5-27 10:57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其他会员继续~~~~~
发表于 2015-5-27 15:41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梁晋红 于 2015-5-28 09:06 编辑

祝贺:
    国际摄影学会三晋联络站石马寺拍摄基地挂牌成功!
    三晋联络站活动中心副主席兼版主白英、三晋联络站副站长史建忠石马
    寺专题个人影展圆满成功!
感谢:白英、史建忠两位领导为这次挂牌付出的努力和提供了非常舒适的
      住宿及可口的美食!
发表于 2015-5-27 15:44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
DSC_5891.jpg
发表于 2015-5-27 16:10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昔阳石马寺
DSC_5802.jpg
DSC_5859.jpg
DSC_5856.jpg
DSC_5878.jpg
DSC_5887.jpg
DSC_5888.jpg
DSC_5806.jpg
DSC_5800.jpg
DSC_5854.jpg
DSC_5853.jpg
发表于 2015-5-27 21:40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十分感谢大家对影展支持与祝愿!愿大家共同努力,愿三晋联络站能有更多的基地,愿我们这个大家庭红红火火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国际摄影网 ( 京ICP备19028990号-1 )

GMT+8, 2025-8-3 03:49 , Processed in 0.187201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